简单介绍一下,DM,TiCDC,TiDB Binlog各自的适用场景,优缺点和异同,有什么好的专栏文章推荐看看
都是同步工具,集中对比一下
DM,这个工具是专门用来吧Mysql数据同步到 Tidb来的,是用来迁移和实时同步的。优点,可以指定库 、表 自定义过滤规则。缺点,只能从Mysql同步到Tidb,
TICDC,用来Tidb到Tidb实时同步迁移的,下游官网写得是可以到其他数据库,但是大多数还是用来Tidb的,
Tidb Binlog 只是用来抽取日志才会开启吧,一般都是关闭不用的
是不是有 ticdc, Binlog基本上就不用了,被取代了吗? 还是说有它特殊的应用场景呢?
dm:将兼容MySQL协议的数据库(如MySQL、MariaDB)的数据异步迁移到TiDB中
ticdc: 提供多TiDB集群,跨区域数据高可用和容灾方案。现在推荐使用ticdc,不使用tidb binlog了
binlog我现在也没见过怎么用,只有某些特殊情况需要用,Ticdc就是用来吧tidb的数据同步到其他库,他是直接获取tikv的日志来同步的。
binlog这个除非是,老版本,然后有人把这个功能开启,然后自己配置了一个获取tidb的binlog然后同步其他地方,比如BI 什么的,
如果当前没有这种特殊情况,用Ticdc 完全覆盖了
DM(Data Migration,数据迁移工具):
适用场景:
数据迁移:适用于将数据从一个数据库系统迁移到 TiDB 集群,比如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如 MySQL、Oracle 等)迁移到 TiDB,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库架构的升级或替换。例如,企业原有的业务系统使用的是 MySQL 数据库,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量不断增大,需要迁移到分布式的 TiDB 数据库以满足性能和扩展性需求,就可以使用 DM 工具。
数据同步:在一些需要保持多个数据库之间数据同步的场景下,DM 可以将 TiDB 中的数据同步到其他数据库系统,或者将其他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同步到 TiDB,实现数据的双向同步。比如,企业有一个业务系统使用 TiDB 作为主数据库,同时还有一个数据分析系统使用其他数据库,为了保证数据分析的实时性,需要将 TiDB 中的数据同步到该数据分析系统的数据库中。
优点:
功能丰富:支持多种数据迁移和同步模式,如全量迁移、增量迁移等,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迁移需求。
配置灵活: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详细的配置,例如指定迁移的数据表、字段、过滤条件等,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数据校验:提供数据校验功能,能够在迁移过程中或迁移后对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缺点:
性能依赖网络和资源:在数据迁移过程中,如果网络带宽不足或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的性能较差,可能会影响迁移的速度和效率。
复杂场景配置复杂: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迁移场景,如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表、复杂的关联关系等,配置过程可能会比较复杂,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TiCDC(Change Data Capture):
适用场景:
数据库灾备:可以实时将 TiDB 的数据同步到另一个 TiDB 集群或其他兼容的数据库系统,作为数据库的灾备方案。例如,企业可以将生产环境的 TiDB 数据通过 TiCDC 同步到异地的备份数据库中,当生产环境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备份数据库,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数据集成:用于将 TiDB 中的数据实时同步到大数据平台(如 Kafka、Hive 等)或其他数据存储系统,以便进行实时数据分析、流式处理等操作。比如,电商平台可以使用 TiCDC 将交易数据实时同步到 Kafka,然后通过流式处理框架(如 Flink)进行实时的订单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等。
多数据中心同步:在多数据中心的架构中,TiCDC 可以实现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 TiDB 数据同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实现多活或异地容灾。
优点:
数据高可用:直接从 TiKV 获取变更日志,只要 TiKV 具备高可用,就能保证数据的高可用,即使 TiCDC 节点出现异常关闭,后续启动也能正常获取数据。
水平扩展能力强:支持组建多 TiCDC 节点集群,能够将同步任务均匀地调度到不同节点上,面对海量数据时,可以通过添加节点解决同步压力过大的问题。
自动故障转移:当集群中的一个 TiCDC 节点意外退出时,该节点上的同步任务会自动调度到其余的 TiCDC 节点上,保证同步任务的不间断执行。
支持多种下游系统和输出格式:目前已经支持兼容 MySQL 协议的数据库、Kafka 和 Pulsar 等分布式流处理系统,支持输出的格式有 Apache Avro、Maxwell 和 Canal 等,具有较好的生态兼容性。
缺点:
资源占用较高:由于需要实时捕获和同步数据,TiCDC 会占用一定的系统资源(如 CPU、内存、网络带宽等),如果集群资源紧张,可能会对其他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
配置和管理相对复杂: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或技术团队来说,TiCDC 的配置和管理可能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和技术能力,特别是在搭建多节点集群和处理复杂同步任务时。
TiDB Binlog:
适用场景:
准实时数据同步:可以将 TiDB 集群的数据准实时同步到其他数据库系统(如 MySQL、MariaDB 等)或消息队列(如 Kafka),适用于对数据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比如实时报表生成、数据监控等。例如,企业的业务系统使用 TiDB 作为主数据库,需要将实时数据同步到数据仓库中进行实时报表分析,就可以使用 TiDB Binlog。
准实时备份和恢复:可以作为 TiDB 集群的增量备份工具,将数据的变更日志记录下来,以便在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进行快速的数据恢复,恢复到任意时间点的状态。
数据分发和共享:可以将 TiDB 中的数据分发到多个下游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复用。例如,将 TiDB 中的数据同步到多个不同的业务系统中,供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优点:
分布式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支持水平弹性扩容和服务高可用,能够适应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和高并发的访问。
实时性较好:能够实时收集和处理 TiDB 的 binlog,保证数据同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多种输出方式:支持多种输出方式,如文件、消息队列、下游目标数据库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缺点:
依赖于 TiDB 版本:TiDB Binlog 是 TiDB 的一个组件,其功能和性能可能会受到 TiDB 版本的影响,需要与 TiDB 数据库保持兼容。
数据处理能力有限: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高并发的场景下,可能会出现性能瓶颈,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
异同点总结如下:
相同点:
功能目标:这三个工具都是围绕着 TiDB 数据库的数据处理和同步展开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数据的迁移、同步、备份等操作,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数据需求。
数据来源:都以 TiDB 数据库作为数据的来源,对 TiDB 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操作。
不同点:
功能侧重:
DM 主要侧重于数据的迁移,将数据从其他数据库系统迁移到 TiDB 或进行反向迁移,以及在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同步。
TiCDC 重点在于实时捕获 TiDB 的数据变更,并将这些变更同步到其他下游系统,强调数据的实时性和一致性。
TiDB Binlog 主要是收集 TiDB 的 binlog,用于数据的准实时同步、备份和恢复,更侧重于数据的处理和管理。
适用场景的差异:
DM 适用于大规模的数据迁移和复杂的数据同步场景,尤其是在数据库架构升级或替换时使用较多。
TiCDC 适用于对数据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如数据库灾备、数据集成和多数据中心同步等。
TiDB Binlog 适用于需要准实时数据同步、备份和恢复的场景,以及数据的分发和共享。
性能和资源占用:
TiCDC 由于需要实时捕获和同步数据,对系统资源的占用相对较高,但其数据同步的实时性最强。
TiDB Binlog 在数据处理和同步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性能,但在大规模数据和高并发场景下可能会出现性能瓶颈。
DM 在数据迁移过程中,性能可能会受到网络带宽、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性能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