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课程版本(101/201/301)+ 课程名称
学习时长:
10分钟
课程收获:
学习分布式数据库发展简史
课程内容:
一、90年的以前
-
绝大部分数据库用SQL语言与数据交互
-
大多数据库产品以单机形式存在,用户需要备份数据防止磁盘损坏
-
一般只会处理OLTP,OLTP意思是联机交易
特点:(1)以小事务小查询为主,数据量和并发一般,单机处理业务表现相对不错
(2)共享主机CPU、内存、磁盘和网络
(3)主要为OLTP请求服务 -
典型的数据库有Postgre、MySQL、SQLServer
二、2000开始
-
互联网大爆发,大业务两公司通过针对数据库的中间件挡在业务服务与数据服务之间实现数据库分库分表
解决问题:单机数据库与单机存储无法支持大业务量的业务 -
随着数据量暴增大数据概念兴起,数据仓库出现,但不支持sql交互使用编程语言和框架处理数据
解决问题:当时的数据库无法满足数据的存储和分析需求 -
使用SQL的OLAP数据库出现,OLAP意思是联机分析处理
特点:(1)使用sql语言交互
(2)大多为分布式,使用多台服务器存储数据
(3)按列来存储数据,以便处理分析时速度会更快 -
Nosql
特点:(1)使用key-value API与数据库交互
(2)放弃了关系、模型和事务
(3)拥有了传统没有的高可用和可拓展性
(4)互联网环境下可能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拓展性比事务更重要,所以也占领了一部分市场
三、2010 -
NewSQL类型数据库
尝试在实现事务与SQL的基础上提供不逊于NoSQL的高可用、可拓展和高性能分布式存储 -
HTAP概念混合事务分析处理(OLAP和OLTP数据库出现,为满足两种事务在同一数据库实现需求)
特点:既能满足OLAP又能处理OLTP请求,TiDB就是一款HTAP型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