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TiDB 4.0 PCTA 学习笔记】分布式数据库发展简史
学习时长:
10分钟
课程收获:
了解了各个时代下主流的数据库分类和重点产品,以及分布式数据库的演变历程。
课程内容:
-
OLTP数据库,联机事务处理类型数据库,适合单机环境下对事务要求比较高的场景,所有数据共享计算网络和存储,90年代大量使用,典型产品有 PostgreSQL, MySQL, SQL Server等。
-
为了解决互联网中大数据量存储和访问,出现了数据库中间件,比如 ShardingSphere , Vitess。
-
数据仓库解决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需求,使用MapReduce和HDSF来处理数据,同时诞生了OLAP(联机分析处理)数据库,使用分布式多服务器存储数据,大多按列存储,使用SQL交互。
-
NoSQL开始出现,使用KeyValue API和数据库进行交互,不再支持关系模型以及事务处理,适用于互联网场景下对高性能高可用性的需求,通常都是分布式存储,典型产品有MongoDB、Hbase、Cassandra。
-
10年后出现NewSQL的概念,在提供OLTP事务的基础上还支持NoSQL的高可用和高性能。
-
HTAP概念的出现实现了OLTP和OLAT的集成,还支持分布式高可用和高性能,比如TiDB。
学习过程中参考的其他资料
无